China · Shanghai

媒体中心

MEDIA CENTER

媒体中心

天然气缺口持续扩大 上、中、下游谁能受益?
来源:本站    时间:2018-08-31    浏览:1005

      去年冬天的取暖季,一场大规模“气荒”席卷中国,在南北多地爆发的“气荒”和天然气价格暴涨的现象让人记忆犹新。2018年以来,天然气价格仍然保持坚挺,今年上半年LNG市场价均价为4321元,同比增长34%,整体呈现淡季不淡态势。

      之所以行情紧俏,一方面是由于油价上涨对天然气价格存在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煤改气与环保政策的持续推进造成了需求的上升。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7.5%。

      而根据多家券商研究机构预计,2018全年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天然气供需缺口。2017年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仅为6%,而根据发改委印发《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10%左右。

      天然气市场的扩大对于天然气行业的参与者都意味着较为可观的增量空间,但由于上、中、下游各环节的经营模式、定价模式及市场化程度差别,上、中、下游的受益程度则各有不同。

上游开采加工:直接受益者

      过去几年间,国际油价从2016年的最低点35美元上升到2018年最高点的79美元,在这过程中,油气开采加工行业当然是油价上涨的最直接受益者。

      时至今日,国内的油气上游行业一直是由“三桶油”牢牢把持,不管是民营还是外资,都很难涉足。但也有部分企业通过在海外收购油气资产,或煤层气制天然气等方式分享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的红利。新奥股份(600803.SH)便是其中的代表。

      作为能源与化工产品生产商,新奥股份的业绩难以避免受到产品周期的影响,但其加权净资产收益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以上,盈利能力良好。

      自2014年以来,新奥股份先后通过收购中海新奥、沁水新奥等LNG工厂以及设立迁安新奥等LNG事业部,正式进军LNG领域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业务。

      其中,公司持有中海油北海45%的股权,以中海油开采的海上石油伴生气为原料生产LNG,LNG产品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沁水新奥以煤层气为原料生产LNG,年LNG产能约为10万吨。

      此外,控股子公司正在建设的20万吨/年稳定轻烃项目已于今年6月进行试生产,项目达产并满产后将联产2亿方天然气并进一步加工成LNG,公司合计LNG年产能将达到24万吨/年。

      8月2日新奥股份发布了半年度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约603%-639%。

中游LNG贸易:接收站仍有稀缺性

      去年的取暖季,由于供给紧张,LNG价格一路狂飙,部分地区的LNG每吨价格甚至突破万元。而进口LNG价格因为季节因素仅轻微上涨,两者之间的价差巨大,利用接收站进行LNG贸易成为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利润丰厚。

      我国大部分的LNG接收站归“三桶油”所有。截至2018年2月末,我国(不含港澳台)在运行接收站共18座,其中仅东莞九丰、广汇启东LNG分销转运站为民营接收站。

      近两年,LNG接收站建设逐渐向民营企业开放,未来几年内,哈纳斯、保利协鑫、中天能源等企业投资建设的LNG接收站也会陆续投用。但从当前来看,对于民营企业而言,LNG接收站尚有稀缺性,是非常优质的资源。

      广汇能源是目前少数拥有LNG接收站资源的民企,旗下的广汇启东LNG接收站一期设计年周转能力60万吨,已于去年7月投产;二期首批16万方储罐预计今年底有望投产。

      2017年,广汇启东接收站接卸LNG 47万吨,外购气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422.48%,有效提高了广汇在华东LNG市场的占有率。广汇的LNG进货价在2000-4000元/吨之间,售价在3000-8000元之间,贸易利差可观,成为公司2017年度新的利润增长点。

      同时,广汇能源在上游油气开采生产领域也有布局,公司现有两个项目合计约12亿方/年产能,哈密新能源工厂煤制气LNG产量可达7亿方/年;吉木乃工厂5亿方/年LNG,气源来自公司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斋桑油气项目,目前两个项目运行稳定。

      受益于国际油气价格以及公司其它产品价格的上涨,公司上半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8.5亿-8.7亿,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74.81%-693.04%。

下游燃气公司:受益于天然气价格市场化

      燃气公司通常与地方政府签订城市燃气项目协议,获取地区内的燃气专营权(一般为30年)。其盈利主要来自于天然气采购价格与销售价格的价差,及收取一次性接驳费盈利。

      长期以来,我国较多省份门站环节居民用气价与非居民用气价实行双轨制,居民用气价由于受到政府定价限制涨幅较小,上游气源价格波动无法及时疏导至下游。尤其在取暖季,部分燃气公司要承受采销价格倒挂导致的亏损。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的通知》决定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完善价格机制,实现与非居民用气价格机制衔接。这背后是国家发改委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落地。

      随后,北京市发改委在7月9日发出通知,将北京市居民用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上调0.35元/立方米。部分地区与城市也紧跟北京的调价步伐。这对于城市燃气公司来说意味着利润的直接增加。

      百川能源的燃气业务目前覆盖河北省廊坊市下辖的多个县市,以及张家口市涿鹿县、天津市武清区,在京津冀地区市场覆盖率较高。

      京津冀地区是冬季清洁取暖以及煤改气政策的重点区域,去年的煤改气政策推动百川能源的新用户增加,燃气接驳与燃气具销售收入分别增长44.3%与192.73%。2017年度百川能源实现收入29.72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8亿元,同比增长55.67%。

相关阅读:今冬“气荒”是否会再次上演?

     近年来,随着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天然气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作为重要的供暖燃料,国内天然气在2017年冬天曾经历一场保供大战。

      今年夏天,天然气市场出现了淡季不淡的情况,LNG出现了进口量快速增加的情况。好多人担心今年冬天将再次出现“气荒”现象。央视财经记者在采访专业人士后了解到,今年国家加大了天然气保供力度,资源端加强了中亚资源保供和进口液化天然气的采购,消费端按照“以供定需”原则有序开拓市场,预计今年供应形势不会比去年紧张。

液化天然气淡季不淡 上半年进口“气量”大

      深圳的大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我国最早的一个进口天然气接收站,每年外输气量也是全国最大的,下游用户主要覆盖广东和香港。

      今年,大棚LNG接收站运送的船次数量超过80艘,运送量也比去年有所增加。中国海油大鹏液化天然气总工程师吴培葵表示,现在是高峰季节,通常高峰季节一个月会有10船左右。今年的计划是620万吨,按目前的形势来看,会比去年增加较多。

      而在广西的北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今年的情况也与往年不同,接收站靠泊的现货运输船数量在快速增加。

      中石化北海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魏振忠表示,现货相当于机动气源,说明原先采购的长协资源已经不够使用了,所以要从现货市场上采购,可能下半年的现货频次还要增大。

      受到国内煤改气加速和城市燃气普及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液化天然气(LNG)总量为2366.3万吨,同比大增51.3%。

进口价大涨四成 经销商提前“御冬”

      不仅进口量大幅增加,液化天然气的价格也是节节攀升。由于和原油价格挂钩,今年国内进口液化天然气价格同比涨幅已经高达四成,这也给进口液化天然气的整条产业链带来不小的挑战。现在已经有经销商开始为今年冬季的市场提前做准备。

      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华南销售市场部主任张大为表示,今年冬天预期,从整个资源供应的情况和市场需求来看,可能还是处在比较紧张的状态。

      记者了解到,今年进口液化天然气价格随着油价的上涨和汇率的下跌,整体的上涨幅度大概在30%到40%左右。目前,每吨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价格为4500元左右,但相比去年冬天,终端销售每吨超过1万元的价格,还是有很大的空间,不少中间贸易商也是看重这一点。

      张大为说,“他们主要是希望夏天基准量的销售,这样会获取到冬天供应量的保证,通过供应量的保证才能得到一个合理的利润。”

      在北海当地的终端销售市场,像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和工业用气价格并没有出现快速上涨,上游进口商和终端销售商承担了大部分上涨的成本,使得下游销售的价格涨幅基本在7%左右。

      专家表示,目前进口液化天然气在国内天然气供应体系中扮演的是一个调峰和机动的作用,价格也完全市场化,按照目前市场供应的情况,预计今年冬季价格不会出现去年的高点。

南气北送补缺口 今冬保供“气势”足

      进口天然气量价齐升,与不断增长的用气需求息息相关。今年冬季,“气荒”的紧张局面会不会再次上演?天然气市场又该如何保供呢?

      近日,深圳迭福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这也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重点项目中首个投产的项目。今年冬季,中海油深圳的LNG接收站每天将为北方居民提供近17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相当于3000万个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气量。中国海油深圳液化天然气项目总经理苑作云表示,目前正在紧张施工的一条连络管线,虽然只有1.2千米,但可以经由大鹏LNG的管线从南方输送到北方,也就是国家现在冬季保供期间的南气北送。

      为了缓解冬季北方地区的用气紧张局面,我国正在推进一批管网联通,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管道相连通,做到资源的南北调配,及时补充缺口。今年冬季,在广西就能实现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天然气资源互联互通。

      业内人士认为,受去年影响,今年国家加大天然气保供力度,资源端加强了中亚资源保供和进口液化天然气的采购,消费端按照“以供定需”原则有序开拓市场,预计今年供应形势不会比去年紧张。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姜克隽表示,2018年仍然会出现天然气的某些短缺,但是不会很严重。从气代煤规划或项目实施的进程中就会放得比较平缓一些,不会出现2017年比较大的变化。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也认为,这两年都会紧张,但今年比去年更乐观,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今年的民生相关用气是有保障的。

www.chinalng.cc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