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 Shanghai

媒体中心

MEDIA CENTER

媒体中心

快速发展20年 黄金期的“蓝金”机遇
来源:本站    时间:2018-11-02    浏览:729

    今年,我国天然气产业在去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再次刷新消费端的增速。1月至9月,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7.5%,高于去年的16.5%。很难想象,在10多年前西气东输建成之际,为畅通后路,甚至要挨家上门“推销”天然气。进入21世纪以来,从低谷到高峰,天然气市场走过了快速发展的20年。

    今年是天然气市场的“大年份”。国务院连推两个重磅指导意见,明确我国天然气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健全天然气多元海外供应体系等具体任务。在储气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方面,更是给出了量化目标。天然气发展已不仅仅是行业话题和全民关注的热点,更上升到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

    天然气市场正在发生什么变化?天然气供应企业如何抓住宝贵的黄金机遇期,为消费端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放眼看终端 新的发展空间从哪里开拓?

    从2004年西气东输投产到西二线建设,已是“冰火两重天”。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245亿立方米,2017年2373亿立方米,增长了近10倍。甚至有专家认为天然气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已远远超过成品油市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城镇燃气特许经营权向社会开放,因市场门槛低,民营企业纷纷进入。对于2008年以后才进入终端市场的传统资源型企业而言,竞争的激烈程度不难想象。

    放眼终端,昆仑能源、中华煤气、华润燃气、中国燃气、新奥能源五大跨区域燃气公司和1000多家民营企业逐鹿市场,超过97%的地级以上城市燃气特许经营权已经授出。这意味着短时间内,这些地区的燃气供应权已有归属。

    经过激烈的争夺,天然气的市场大格局已塑形,而在天然气消费市场快速提升的阶段,仍有后来者不断进入。尤其是2017年天然气供应紧张,让终端企业再次看到机遇。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地方企业纷纷出击,分享天然气大发展的时代红利。

    诸多信号显示,天然气竞争愈加激烈。新一轮LNG大规模建设已经开始,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都纷纷在沿海布点LNG接收站,如何开辟新的市场空间,是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组数据表明,2015年全国LNG加气站2260座,2017年10月已升至3521座,短短两年上升56%。不只加气站,LNG接收站由11座发展到17座,甚至内陆城市的LNG处理厂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从市场的发展来看,作为后来者的企业,要有大的作为,目前可以选择的途径并不多,生存法则无外乎另辟“蓝海”,合作共赢。

    “蓝海”自然备受关注。发达的城市天然气市场已经成熟,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终端燃气市场仍待开发,迫切希望早日走进天然气时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统一,也考验着企业的智慧。例如,2017年滇黔桂市场快速发展,在这个大进程中,革命老区百色步入了天然气时代。

    “未来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乡村转为城镇仍未开发特许经权,仍在公平竞争,这部分的增量不可忽视。”中国石油规划总院院长韩景宽说。

    由于资源、成本等诸多因素限制,天然气发电仍存在不确定因素。但不可否认,天然气发电领域也存在发展空间。以江苏为例,2017年江苏天然气总消费量居全国各省份之首,其中燃气发电用气占天然气总消费的37.6%,比例仍将继续提高。

    天然气在交通领域的发展同样值得关注。据测算,LNG车型在同样的车货总重下,每公里比燃油车节省0.45元至0.7元;随着油气价格的差距扩大,LNG车型将比柴油车更加节省运营成本。国际能源署预测,2050年以后,车用能源将由当前以汽油、柴油为主向以电力、混合动力为主转变。综合判断,天然气在交通领域极有可能迎来明朗蓝天。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煤改气”为天然气终端市场的利用打开了一片天地,这不失为另一个机遇。在雄安提出“煤改气”后,周边村县也晋级为天然气利用地区,开始大规模天然气改造。

    边界被打破 营销之路如何探索?

    近两年,天然气行业悄无声息地涌起一场跨界热潮。

    今年,燃气企业协鑫集团联合保利集团,开发埃塞俄比亚12万平方公里油气区块,配套建设管道、液化厂和专用码头,作为LNG接收站资源。民营企业放眼海外,进军上游,这并不是天然气市场的个例。

    今年年初以来,新奥舟山与道达尔、雪佛龙签订每年143万吨LNG购销协议,目前已经完成首船接卸,进入试运营阶段。北燃集团2017年进军海外上游,购入俄罗斯石油公司子公司20%股份,并与北美某项目签署长期资源采购协议。这样的“跨界”合作足够引起企业重视。

    天然气市场主体经营边界正在发生变化。两股潮流涌动:上游企业积极向下游延伸,试图加快扩大市场步伐,以弥补短板;而城市燃气和气电企业积极布局上游业务,寄希望于资源优势,增加开拓市场的底气。

    跨界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力量和市场主体进入天然气终端供应领域,在天然气大时代,进一步加快清洁能源的覆盖和利用。但我们也要看到,另一方面,在面对激烈的市场选择时,传统的资源型企业被迫在多个领域展开竞争,从更深层次来说,天然气的精准利用也是值得倍加关注的话题。

    市场经营边界被打破,意味着新的市场格局正在形成,新的市场机遇正在诞生,传统资源供应型企业的优势可能会受到挑战。另一方面,下游拓宽的难度会更大。

    “要想在天然气市场上有更大的作为,让清洁能源惠及更多人,需要未雨绸缪、认真研究、早做准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副总裁凌霄表示。在边界被打破的情况下,尤其要充分发挥企业一体化的优势。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取竞合策略,合力打造高质量的供应体系,考验着资源型企业的决策智慧、营销能力和长远眼光。

    资源型企业布局的步伐也在加快。2016年,中国石油五大天然气销售公司先后成立;2017年,中国石化组建川气东送、华北和华南三大天然气销售中心。

    黄金期短暂 如何搭上发展快车?

    近10年来,无论中国还是全球,天然气发展都在进入“快车道”。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供应侧来说,这个黄金期并非一直存在,也有窗口期。《中国与世界能源展望》中预测,2040年以前,中国天然气产业将处于黄金发展期;2035年后,工业居民用气量基本达到饱和后,增速将放缓。

    从上游看,页岩气和致密气等非常规资源上产势头强劲,我国深层页岩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西南油气田规划,2020年产量力争突破300亿立方米,为资源保障提供接续能力。同时,随着2019年中俄东线天然气投产,输气量将逐年增长,最终达到年380亿立方米。亚马尔项目第二、第三条生产线投产后,我国将从2019年起每年进口亚马尔项目LNG 300万吨,相当于42亿立方米天然气。中亚天然气D线投产后,设计年输量300亿立方米。

    几个“300亿”意味着再过三五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供给或将缓解紧张状态。市场竞争将在当前白热化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

再看中游,传统资源型企业能否在管网落地之前做好准备,也是急迫的课题。“放开两端,管住中间”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一旦资源型企业没有抓住下游市场,失去终端市场,将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打通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抓住短暂的3至5年关键期,积极参与天然气终端市场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期。

    残酷的市场是一块试金石。对于资源供应型企业而言,资源优势往往会让企业产生自满和松懈思想,影响管理者对市场发展、行业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客观认识。但当前的天然气市场前景已经明朗,传统油气公司能否把握自身优势和天然气行业的脉搏,将资源合理转化为市场,打通价值的“最后一公里”,就要在挑战中看清蕴含的潜力和积极因素;把握好了,就是机遇和新的发展起点。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报

www.chinalng.cc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