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 Shanghai

媒体中心

MEDIA CENTER

媒体中心

亚太LNG定价话语权博弈及中国对策
来源:本站    时间:2019-07-10    浏览:704

文/马杰东 朱虹宇,东华理工大学,对外贸易实务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表明能源结构低碳化已是必然的趋势,天然气为世界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也强调了“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要求,提出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7.5%左右,产量达到1600亿立方米左右的目标,并同时推进LNG接收站等项目的进展。

      LNG是传统天然气经深度净化一种液化形态,具有储存效率高、安全性能强、清洁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化工燃料等领域。在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的背景下,优化能源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液化天然气(LNG)的开发和推广使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量持续增长,LNG也由此成为能源贸易市场上备受瞩目的焦点。因此,在分析全球LNG产需状况、贸易格局和各国围绕LNG定价权的竞争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的应对之策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能源地缘政治、定价话语权与经济安全 

      能源地缘政治存在能源不仅与国家的政治当局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而且会直接作用于该国的对外关系的观点。受能源地缘政治以及国家利益驱动的双重作用和世界各国的经济由传统的对战略资源的直接控制,转变为对战略资源定价权的控制,对能源的管控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对外施加政治权利的工具。以寡头垄断为主要代表的垄断竞争是实现定价权的前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不同地区之间能源定价话语权的博弈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国家是世界格局的基本单元,若一国具备能源的定价话语权,则该国会对全球政治格局有重要影响,也就是说一国对能源的定价话语权集中体现了其对全球范围内该种能源的影响控制力和对本国经济安全的保护力。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当今显得愈加重要,特别是LNG行业的兴起,打破了原先的地域限制。对于我国而言,能源与环境是阻碍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奥巴马曾在演讲中指出,领导21世纪清洁能源经济者必将是同时期的全球经济领导者。由此可见,具备LNG的定价话语权对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全球LNG产需状况与贸易格局

(一) (一)全球LNG产需状况

      从整体上看,自2009年经济危机以来,各国天然气的产量保持持续上升趋势。2017年度,全球天然气产量达到37680亿立方米,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3.6%,是自2010年以来实现的最大增幅。从整体需求量来看,2017年度全球天然气需求同比增长3.2%,为37570亿立方米,自1990年以来,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平均逐年增加比率为6.3%。从具体地区来看,1973年至2017年经合组织、非经合组织欧洲、欧亚大陆、中东、亚洲、非洲、非经合组织美洲的天然气产量和需求量逐年波动增长。而中国的消费增长表现得更为强劲,在过去的20年内,平均每年增长13.1%。(中国2018年,天然气消费量2806亿立方米,世界排第三,对外依存度超过45%—能源情报注)

(二)全球LNG贸易格局

      当前全球存在三个LNG消费市场,分别位居亚太、欧洲以及北美地区。2017年,全世界天然气贸易接近1.2万亿立方米,LNG占世界贸易的比重达到32.9%。亚太地区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需要进口大量的液化天然气,成为全球LNG消费中心,日本、韩国历来是全球液态天然气进口大国,2017年,两国LNG进口量分别为1139亿立方米、513亿立方米,与此同时,中国已变为位居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二大LNG进口国。(2018年中国进口LNG5400万吨,在天然气进口中超过50%。——能源情报注)

      2017年,卡塔尔出口LNG为1034亿立方米,占总输出量的26.28%,是总输出量的第一大来源,其次为澳大利亚,占比19.29%,各地区LNG出口量详见表2。同样,澳大利亚和卡塔尔是亚太地区LNG的主要进口国,两个地区的出口亚太地区的LNG总量分别占亚太地区总进口量的24.55%和26.70%。 

      据IEA有关资料显示,在经合组织内部,2017年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大幅增加,经合组织美洲地区的增长几乎完全得益于墨西哥从美国的进口。2017年,非经合组织国家的LNG进口量在2017年再次增长,占全球LNG进口量的38.1%。2017年度进口量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产量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但是总体表现为供不应求的状态,为有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缓解能源供应的压力,进口LNG成为我国解决供需矛盾的途径,由此一来,我国LNG对外依存度较高。与2016年相比较,2017年中国LNG进口量的增加明显高于其他地区,LNG进口总量为526亿立方米,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237亿立方米)、卡塔尔(103亿立方米)、马来西亚(58亿立方米)和印度尼西亚(42亿立方米)四个国家,澳大利亚已成为我国位居首位的LNG进口国。目前全球LNG需求增长最为显著的是亚太地区,其已针对LNG定价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进口量如此庞大的情形下,中国却没有取得对等地位的天然气定价话语权。

三、LNG定价话语权博弈

(一)美国:页岩气革命、法律管控与期货合约定价相联系

      特朗普执政后,在国内颁布“美国优先能源计划”,使本国走上能源独立、统治、垄断之路。2012年,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通过了钱尼尔能源公司LNG的出口请求,这被认为是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典型标志。页岩气在非常规天然气中的兴起,为世界能源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在天然气市场上的话语权。2014年美国油价呈现下降的态势,对页岩油气的开发产生负面影响,页岩气的产量却维持基本稳定。据EIA统计,美国2016年主要盆地页岩气证实总储量为209.8万亿立方英尺,与2015年相比,增长率为19.48%。近年来,美国页岩气储量在天然气总储量占比持续上升,预计未来美国页岩气的开发和推广具有良好的前景,使本国对外能源的依赖度降低,对解除俄罗斯等国的威胁,获得能源的定价话语权有一定的作用。

      北美地区主要运用期货合约定价确定天然气的价格,美国亦是如此,这为获得LNG定价权奠定了基础。由于管道系统投资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管道系统安全工作量使天然气消费量低于预期的估计。

      另外,美国本土法律出口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表明必须经由美国能源部判定供应商出口天然气行为是否与美国国家利益相一致,若无异议则允许出口。在严格的出口管控下,美国国内天然气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天然气消费价格也相对低廉,为美国争夺天然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俄欧之争:从垄断走向妥协

      长期以来,由于陆路运输、海陆运输的长途费用以及管道建设的基础成本,俄罗斯垄断对欧洲市场的天然气定价权,欧洲虽然一直在为寻求天然气进口来源多样化而努力,但由于难以解决本国供求状况悬殊的情形,保持对俄罗斯大量天然气的进口。2001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聚集了具有代表意义的一些天然气出口国家,创建了世界天然气出口国论坛(GECF)。在GECF刚成立时,伊朗就曾提出要成立天然气卡特尔,但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一些成员国与地处欧洲的天然气进口国进行价格博弈,企图一同对抗欧盟。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于2006至2009年在天然气价格方面发生了诸多争端,造成对中东欧国家暂停天然气供应,西欧国家也出现天然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俄罗斯为巩固其在欧洲管道运输和天然气定价权的垄断地位,分别实施北溪管线和南溪管线项目,免除乌克兰的中介作用,促成对欧洲各国的直接供气。

      美国页岩气革命推翻了原本被广泛认定的资源稀缺假设,使LNG贸易打破了原本相对封闭的区域,加强了天然气在全球的流动性。同时,美国天然气价格出现下降的状况,从而导致英国国家天然气交易中心(NBP)价格的下跌,俄国在欧洲市场的天然气价格很大程度上超过了美国亨利中心和NBP价格。这样一来,欧洲主要能源企业陷入了窘境:在购买天然气时,需要以与油气相关联的价格购入,然而在卖出时却必须以现货价格为基准,此类交易必将会为自身带来损失。欧洲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坚决要求俄罗斯作出让步,以即期交割实现交易,欧罗斯在这过程中接受了混合定价机制,即同时存在油气挂钩以及交易中心定价两种定价方式。这是欧洲博弈能力增强而导致俄罗斯妥协的结果。

(三)日本:开展LNG期货交易

      为解决本国贸易逆差和能源安全问题,日本于2012年正式提出“开展LNG期货交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2016年投资伊库西斯LNG项目、高庚LNG项目和威特斯通LNG项目等。与此同时,日本三菱商事、丸红等也积极投入LNG项目。若该期货市场成功建立,整个LNG的市场价格将很可能由日本引导,而在亚太地区建立LNG的这一指导价格可以缓解亚太地区过高的定价,对亚太地区诸多国家LNG的进口施加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新加坡:积极构建“后天条件”

      亚太地区天然气定价权竞争有日韩等诸多国家,日韩两个国家有其独有的文化和资本市场,与他国有较大差异,未能成为该区域的市场中心,而新加坡却有所不同。

      新加坡本国并未开发生产天然气,但具备优良的基础:一方面其具有从国外进口的管道,为境内的能源使用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拥有LNG的接收站。鉴于此种条件,为弥补因市场规模狭小而带来贸易不充分的发展,新加坡在通过《天然气法》的同时,并确定了能源的定价权,在先前打下的物质基础上,积极构建“后天条件”。首先,新加坡扩建高效产能的LNG接收站,其中裕廊LNG接收站为整个亚洲范围内第一个市场开放的LNG接收站,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因此,满足了LNG优良的航运要求,并逐渐建立了天然气交易中心。其次,新加坡企图通过实施全球交易商项目给予交易商一定的税收优惠,引起了众多能源贸易公司的特别关注,为新加坡形成贸易金融中心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自由的管理体制和成熟的天然气金融贸易市场条件,新加坡努力竞争亚洲地区天然气贸易中心的位置,在LNG定价权的角逐中发挥自身的优势。

(五)马来西亚:意图形成区域能源枢纽

      马来西亚天然气开发最为活跃的区域是由泰国联合管理署管理的马来西亚———泰国合作开发区域。马石油与其他公司曾共同开发这块区域中的一块分区。马石油于2000年和国际财团达成协议,计划建设液化天然气Tiga公司,该项目的旨在为民都鲁LNG联合体扩充产能,该项目完成后,民都鲁LNG联合体将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液化中心。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对日本出口大量的LNG,2011年日本经历了福岛危机后,日本对LNG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马来西亚意图通过与日本合作以获得区域能源中心的地位,因此,为提升自身天然气的竞争力,马来西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在马六甲海峡修建LNG再液化设施,成立马来西亚石油公司以拓展下游产业链,努力将本国打造成区域能源枢纽。

四、中国的应对措施

      近年来,中国对外LNG进口量不断提高,面对全球LNG定价权的博弈,应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全球LNG贸易,力争LNG定价话语权,打造亚太地区天然气定价中心,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市场化进程,提高LNG贸易的灵活度

      为强化市场的开发程度和LNG贸易的灵活度,应从整个LNG产业链的全局出发,加快市场化进程的步伐。在LNG上游的开发环节,打破三家石油公司生产商垄断的局面,降低开发勘探准入门槛,对新进入者给予财政补贴或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公开招标制度,加大行业内企业的招标竞争,排除产能低下的企业。在LNG中游运输过程中,在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注重自主研发和材料制造,降低LNG运输成本,破除技术壁垒,鼓励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在下游销售环节,实行合理的定价机制,逐步采用市场净回值法,充分发挥LNG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

      我国与市场规模受到限制的日韩国家有所不同,目前已具备一定的天然气产能,因此我国在加快市场化进程的基础上,加强与他国合作,从而对亚太地区的定价具备影响力。加强我国境内LNG价格与亚太周边地区价格之间的关联度,使我国LNG贸易市场从单一的长期双边合同向市场信号反映更为灵敏的市场体系转变。上海如今已是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的重要汇集点,同时也是进口LNG的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发挥上海天然气贸易枢纽的重要作用,鼓励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参与,对形成具有亚太地区影响力甚至是全球影响力的LNG市场基准价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立区域性LNG能源机构,促进亚太各国的广泛参与

      目前,我国并不是国际能源署(IEA)的成员,但我国一直积极开展与区域性和全球性的能源组织进行合作,但在合作的过程中往往停留在点对点的对话,至于后续的协作比较有限。我国应综合运用金融、外交政策,加强与GECF等组织或与他国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和协同发展,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利益共同体,使自身在LNG等能源议价上具有话语权。我国于2016年在北京举行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会上创立了由我国发起的在能源领域的第一个国际组织。我国可以以此为鉴,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考虑设立区域性的LNG能源组织机构,促进他国的积极参与,提升我国LNG的定价话语权。

(三)构建LNG期货交易中心,积极实现LNG期货合约。

      LNG期货交易是一种在未来履行的期货合约,具有稳定LNG供求关系的作用。亚太地区LNG价格较高的原因在于LNG价格直接与原油挂钩,未能反映市场供需的实质,如果采取措施摆脱两者的关联度,亚太地区的LNG市价则会平缓很多,而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LNG期货交易中心。建立LNG期货交易中心需要成熟的LNG市场环境、多元化的LNG供应主体以及先进的LNG储存和运输技术,我国已具备了各方面的物质条件。为尽快形成期货市场价格,2013至2014年,我国成立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以及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这也为今后期货合约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后,我国可以结合城市发展特点实行试点工作,进一步强化区域性LNG期货交易中心的建设。

www.chinalng.cc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