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 Shanghai

媒体中心

MEDIA CENTER

媒体中心

汪志新:国家管网独立后天然气市场重构的几点设想
来源:本站    时间:2019-12-03    浏览:765

       SHPGX导读:国家管网公司挂牌日益临近,行业内关于管网独立后天然气市场运作模式、管容分配、管网调度等话题讨论越来越热烈。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汪志新围绕资源方、管道运输方、用户方和交易中心如何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对中国未来天然气市场机制、蓝图进行了大胆地描绘和构想,指出管容分配宜遵循“应急预留、民生优先、先买先得、即买即配”原则,取得广泛共识。

       11月28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汪志新受邀参加第三届液化天然气储运技术交流大会暨LNG设备与材料国产化技术推广会,并在会上做主旨发言。汪志新表示,国家管网公司挂牌日益临近,行业内关于管网独立后天然气市场运作模式、管容分配、管网调度等话题讨论越来越热烈。主要聚焦天然气市场如何重构?是否会参考国家电网模式?天然气交易市场如何与国家管网有机结合?如何实现管容公平、高效、有序配置?汪志新在主旨演讲中围绕资源方、管道运输方、用户方和交易中心如何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等方面,对中国未来天然气管容分配机制、市场蓝图进行了大胆的描绘和构想,取得广泛共识。

       一、天然气市场将发生根本性变革

       管输费率将逐步下降。目前管输费计费模式主要基于管道物理流向,今后国内非常规资源气增产步伐加大,海气登陆步伐逐年加快,气源日趋多元。在实际输送过程中,管道自西向东物理流向将逐步转变为东西向中部共进的格局。随着互联互通逐步完善,管网运行系统不断优化,资源销售流向并非实际物理流向,管网运行效率将得到极大提升,整体管输费率将逐步降低。

       门站价格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是下游分销价格将出现是否包括管输费两种模式。气源单一、用气需求稳定及不愿意承担市场风险的用户可以选择贸易商包含管输费在内的购气服务,贸易商与相应管网公司结算管输费;对于愿意承受价格波动及气源较多的用户,可通过交易平台直接向上游售气方购买资源并即配管容,由相应管网公司安排管输服务。二是不同省区间分销价格将出现“条+块”模式。部分省区已形成环网,进气点与下气点互相交织,为鼓励上游不同气源间的市场化竞争,鼓励在欠发达区域投资支线建设,各区域逐步实现同网同价。为避免地区间的交叉补贴,不同地区按照管输费率核算,将出现新的分销价格模式。

       资源配置由“计划”向“市场”转变。目前三大油公司资源配置计划较强,计划内资源执行统一价格政策,计划外资源利用交易中心市场化定价。外部资源供应商增多后,为实现价值最大化,除计划外资源,三大油公司逐步将合同内非管制资源投放到交易中心,与其他外部资源同台竞争,逐步形成市场化定价,计划外资源价格会出现下调。

       “陆海相争”格局逐步形成。“X+1+X”的市场格局形成后,中国LNG进口量占比的快速提升和世界LNG供大于求中短期持续,已然由陆上“气气相争”演变为陆地与海洋的“气液竞争”,沿海地区一直以来作为价格高地的局势可能会被打破。西部的国产气、进口管道气与远洋运输LNG资源将在“沿着海岸六七百公里某一特定地域线上”形成平衡,这一条线即是价格高线,它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摆动,陆气、海气竞争格局已然形成。

       二、管容分配机制的几点设想

       当前“资源管道一家亲”,谁占有了管道谁就有了自然垄断的分配权。管销分离后,管容分配不在资源方了?又该如何分配呢?

       国内“管容交易中心”是个伪命题。参考国外情况,近来“管容交易中心”分配管容呼声较高。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作为改革的重要产物和支撑,经过几年运作初具影响力,但其市场化交易也受到了许多条件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管容问题,是否需要成立“管容交易中心”来破解难题呢?关于“管容交易中心”,当前有与交易中心分立和合体两种主流观点。

       一是跟交易中心分立。买家购买天然气时,需要在交易中心和管容交易中心同时下单,否则会存在买下管容却没了合适价格的货、或买下合适价格的货却没了管容的风险,是否能高效配置存在疑问。

       二是跟交易中心合体。国外管道主体相对多,管道容量总体富余,价格竞争激烈,实行管容的竞争性交易有其现实意义。与国外不同,我国的管容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炒的。中国油气改革X+1+X模式就是要管住管网这个中间,它的费率严格由国家核定,价格是不能随意波动的,不存在交易的基础,只需依据准入资源即配管容。交易中心本质上相当于国家管网的订单系统,管容根据资源和成交合同有序分配。

       管容配置的几点设想。2016年4月,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受国家能源局委托做数字管网大数据应用平台研究报告,今年2月承担国家能源局能源基础设施信息采集、上报与公开系统平台的建设,7月顺利完工并进行了系统测试与培训工作,与国家管网公司配套发布。中国在信息互联应用等方面完全可以实现中国特色的弯道超车,可以借鉴但没有必要照搬照抄别国的模式。

       管容分配宜遵循“应急预留、民生优先、先买先得、即买即配”原则:

       一是国家应急预留5~10%管容;

       二是约占全国三成的大民生等必保的用气优先占有管容。按照与门站价格挂钩定价以年度合同的方式在交易中心备案,将线下合同数据导入与国家管网调度运行系统相联的公开系统平台,数据会自动匹配到国家管网内,占有一定比例管容基础量;

       三是市场化气量,先买先得,即买即配。交易系统相当于国家管网的订单系统,买卖双方根据公开的模拟管容数据实时下单,先买先得,即买即配,达成交易意味着管容按照国家定价自动匹配,避免人为因素干扰。对于储气库调峰气量部分,在交易系统子模块允许可变的库容价格事前交易。

       通过以上操作,年季月周日度以及自由合同数据会慢慢填满管道,淡季就一直满负荷的管道会触发建设复线机制;常年不满的管道也会因旺盛的需求而绕道填满,从而极大提高管网效率。

       三、管网公司独立后上中下游分工协作几点设想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强调,要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围绕资源方、管道运输方、用户方和交易中心如何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汪志新从四方面进行了阐述。

       1.第一个X端:上游资源全面放开,多渠道供应引起竞争加剧,资源方将更加致力于技术创新、降本增效;

       2.中间1端:管道方致力于无歧视性在第三方平台公开运力,基于买卖双方意愿形成的订单安排生产及调度运行,并由大数据指引快速加大瓶颈管道投资建设;遇应急情况,在国家指导下启动相应预案;

       3.末端X:市场方充分竞争优胜劣汰,优化组合后会给终端用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服务;

       4.交易中心作为连接上中下游的第三方平台致力于即时展现管网的运力,开展市场化交易并自动匹配管容,树立价格标杆引领预期。

       四、管网公司独立后天然气交易蓝图

       随着国家管网独立,与之呼应的管网信息系统在交易中心配套上线,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接入系统并无歧视的对第三方公平准入,汪志新对未来天然气市场化交易蓝图进行了大胆的描绘和构想。假设某天然气用户到交易中心购买12月份31万方天然气,步骤如下:

       首先,他进入交易中心APP购买页面,看到了地图上闪烁着N个气源不同的价格,但这不足以构成其决策依据;

       那么,他要先选择几个意向比如新疆某气田气、涪陵某页岩气和洋山的LNG,并点击路径按钮,这时候会显示出不同气源到该用户所在地红、黄、绿色不同的路径和含运费的全口径价格;

       然后,当买方选择了一条畅通的性价比合适的路径并确认后,系统会同时自动生成多份合同,比如与新疆气田的买卖合同、与国家管网、省网以及最后一公里的运输合同;

       最后,到了12月1日,新疆气田打开阀门给国家管网注入1万方天然气(热值计量),国家管网给省网、省网给最后一公里,最终给到了用户,匀速运输、依此类推,一月内31万方天然气交易交收完成。

       据悉,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2018年累计交易天然气604亿立方米(双边),约占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1%,稳居亚洲现货交易市场首位,其中管道天然气522亿立方米,LNG562万吨。交易品种和交易模式持续创新,2019年管道气竞价交易重启,“进口LNG窗口一站通”中短期协议“4+5”、“2+2”产品完成首单交易。会员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19年7月会员数量已达到2508家,全国主要燃气企业均已成为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会员,境外会员包括壳牌、埃克森美孚等。

       本文来源:上海石油天然交易中心

       本文作者:熊伟

www.chinalng.cc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