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 Shanghai

媒体中心

MEDIA CENTER

媒体中心

寰球天津LNG储备项目建设纪实
来源:本站    时间:2021-07-07    浏览:647

“各单位注意,升顶正式开始!”6月30日7时13分,随着气顶升作业指挥长一声令下,寰球公司EPC总承包的北京燃气天津LNG应急储备项目T6202号储罐外4台鼓风机开足马力,历时162分钟将重约890吨的穹顶吹至42米高度,顺利完成升顶。

 

自6月7日第一个储罐升顶到30日完成全部4台储罐升顶任务,项目部创造了“一月四升”的佳绩。

 

底色——创新

 

气顶升是借助空气浮力逐步将拱顶“吹”至设计高度。这种工艺依托寰球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LNG储罐罐顶气升顶技术工法,以及大型LNG接收站工程成套施工技术、储罐罐顶气顶升密封装置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在气顶升过程中,建设者在会议室里通过大屏幕全程“围观”,而这场直播的背后是一个智能平台——智能工地平台。

 

近年来,寰球公司将智能工地建设纳入管理体系建设,并将天津LNG应急储备项目部列为试点项目。随着项目的一天天建设,智能工地平台也在一步步搭建,最终建成集视频作业面覆盖、无人机全景影像于一体的管理平台,这才有了“围观”升顶的一幕。

 

不仅如此,项目部还在现场设置进出口闸机系统,用于环境监测的扬尘、噪音在线监测系统,并为每位工作人员和每台施工机具制作二维码工作证和电子标签,实现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建设期管理应用的现场智能化管理。

 

智能工地建设负责人蒋成鹏介绍:“当施工现场监测扬尘数据达到设定值时,可启动现场雾炮机,对现场进行降尘,达到环保要求;当监测到风速超标时,可根据具体风速提示吊装人员注意或叫停吊装。”项目借助智能工地平台实现了从人控到技控的升级。

 

底气——技术

 

提起天津LNG应急储备项目,全球最大的陆上LNG薄膜罐、国内首座大型陆上LNG薄膜罐是其绕不开的话题。

 

作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薄膜罐技术存在对加工制造和建设精度要求高、施工和供货厂商资源较少、缺少对设计建造过程中的标准规范适用性分析研究等制约因素。

 

“在1.2毫米厚的薄膜上焊接,要求焊工具有过硬的技术、心理素质和体力。而薄膜罐模块化预制也对现场安装精度提出很高的要求。80多米的承台允许误差以毫米计算,3米范围内的平整度超过3毫米就面临安装不上的问题。”项目群总经理李艳辉说。这种犹如“绣花”的精密度要求吓退了不少人,但新技术在经济效益、安全稳定性、建造周期等方面的优势也显而易见。

 

薄膜罐作为一种新型储罐,较之常见的9%镍钢全容储罐在外径不变的情况下储气容量可增加10%,节省近90%的钢材。在储罐内部安装阶段,不考虑气候因素可节省2至3个月的施工周期。

 

“寰球公司10多年前与法国GTT公司签署专利许可协议后,一直致力于相关研究,在中国石油集团也申请了薄膜罐技术立项。”在李艳辉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东风不期而至,“2020年,经过与业主北京燃气集团反复沟通推荐,终于在薄膜罐技术应用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天津LNG应急储备项目开创性地应用薄膜罐技术,标志着大型陆上LNG储罐进入薄膜罐时代。薄膜罐不受大小的限制,它就像一个气球,储罐多大‘气球’就能吹多大。未来大型陆上LNG储罐的发展将向薄膜罐倾斜。”项目群副总经理杨万东表示。

 

底线——工期

 

作为提升京津冀天然气保供能力的国家级重点工程,天津LNG应急储备项目早一天投产京津冀天然气供应就多一份保障。

 

为保证工期,项目部在管理、设计、采购、施工各环节煞费苦心地“抠”时间,合并组织机构,加强人员共享,提高总体执行效率。

 

项目部利用标准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减少重复性设计工作。作为“成本革命”的有效举措,既加快了详细设计进度,也为项目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同时,在技术文件中对设备本体标准化设计提出明确要求,采购的浸没燃烧式气化器、槽车装车橇等不少设备都采用模块化结构,优化安装流程,减少现场工作量。

 

“临近升顶,在储罐13A段施工阶段,寰球六建和上海电建交叉作业,一边安装承压环,一边焊接钢筋墙体浇筑,将25天的工期压缩到20天,最终实现了‘一月四升’。”项目施工经理谭斌说。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