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 Shanghai

媒体中心

MEDIA CENTER

媒体中心

“气荒”的警示与对策
来源:本站    时间:2018-02-09    浏览:985

     本采暖季,全国多地天然气需求猛增,供给跟不上,闹开了“气荒”。它警示人们:我国的油气供给系统存在明显短板,危及国家能源安全。冬夏季用气量“峰谷差”年年都会出现,一次“调峰”就闹得沸沸扬扬;倘若出现非常情况,我们的“应急”能力豈不更令人担忧。

  “气荒”也暴露了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集中高效統筹全局,实实在在谋划未来”上的不足。相反,有些部门,干了些不合时宜的、“揠苗助长”的事,放大了“气荒”的负面影响。为了实现绿色发展,“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为我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中的主体能源之一”,人们期望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天然气的占比由目前的6%左右提升到10%以上。目前看来2030年以前,国内的产量难以满足需要,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局面不会改变;东部地区主要依靠远程输送的“外来气”(含境外和国内中、西部生产的天然气)的态势不会改变。因而,以东部为重点,尽快建立強有力的全国油气储备体系已经刻不容缓,这是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多能互补”,“产消一体”之前难以逾越的一个发展阶段。为此,国家层面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编制油气供需平衡规划

    我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气产量居于世界前列,但是人均占有量很少。这既不同于富油气的俄、美;也不同于贫油气的日、韩。这是我国的国情,是编制规划的出发点。因此,规划要处理好“外来油气”与本地油气的关系;储备与生产的关系;油和气的关系。也就是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问题。以本次“气荒”闹得最凶的京津冀地区为例,依托所在的渤海湾油区建设地区性的油气储备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组成至少应包含:

1、若干接受外来LNG的站、库和槽车

2、若干利用枯竭或开采中、后期气田建成的储气库群

    渤海湾油区,50多年间已由气田中累计采出天然气1000多亿立方米,理论上这些气原来占有的地下空间,都可以成为筛选储气库库址的对象。其中,储层压实效应较小的潜山型气田应该是首选目标;其次是有良好盖层的碎屑岩气田,例如上覄有较厚盐层的文中气田。

3、若干通过“注气采油”形成的储气库群

    通过注气既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又有了储气库,这将是“一举两得”的尝试。例如任丘油田,虽然开采了40多年,还有六、七成的石油地质储量用现有开采方法采不出来。该油田由石油地质条件各异的奥陶系楔状、寒武系层状和元古界块状等三个油藏组成的大型潜山油田,进行注气试验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4、若干应急备用气田

    目前,渤海湾油区,气田平均每天产气500万立方米左右。将它们平时不采或少采,作为“调峰”或“应急”的储备气,比新建储气库储存同等数量的天然气,其工作难度和资金投入肯定要小得多。

5、深化勘探,发现新气田

    渤海湾油区,除了第三系的含油气系统工作程度较高外,还有中生界、古生界甚至元古界的含油气系统有待探索。坚持勘探,扩大气源,这是解决无论是“调峰”还是“应急”最根本的出路。当前已发现的牛东、河西务等气田应该抓紧探明,“建而不采”以备不时之需。

6、完善的管网与灵敏的调配系统

二、围绕地下储库建设,组织全国技术攻关

    地下储气库要反复注气和采气,要经受多次強烈的、方向多变应力的长期考验。而且,注气压力远高于地层压力……因而,建库的技术难度远高于气田开发建设的难度。加之,地质体的唯一性,因而每建一个地下储气库,都是技术攻关和创新。建库所需的装备、材料和技术,单靠企业很难解决,也很难降低成本,需要全国统筹安排,形成建地下储库的产业链。

三、完善政策引领

    首先,要形成科学合理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天然气要依仗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大规模顶替煤炭等现有能源,就必需具备价格优势;另一方又要使油气企业“有利可图”,保持充沛的持续发展动力。我国建设地下储气库尚处于起步阶段,同等气量的成本远高于气田气的成本,因而国家应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否则,建库的进程必然差强人意。

    其次,当前多数油气企业,实行职工薪酬与油气产量挂钩制度,因而要将正生产的气田少采或不采;新探明的气田“建而不采”,都需要制度创新。

    第三,基于石油上游业“高投入、长周期”的特点,建议设立“石油勘探开发基金”,在“低油价”时期,保障上游工作不被削弱。

文/查全衡

中国石油咨询中心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来源:中能网

www.chinalng.cc

返回列表